如果一袋兒童魚丸、一袋普通魚丸擺在你面前,你選哪個?相信不少家長都愿意花多幾元錢購買前者,因為上面注明了“兒童”兩個字。不過,有業(yè)內人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,看似更放心的兒童食品實則沒有“國家標準”,生產者在打擦邊球。記者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兒童食品與同類普通食品配料與營養(yǎng)成分并無太大差別,消費者購買兒童食品時,還是要多留意配料表、保質期等內容。
記者走訪:
“兒童食品”種類繁多
近日,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大型超市和母嬰店發(fā)現(xiàn),兒童魚丸、兒童牛排、兒童醬油、兒童奶酪、兒童牛奶……幾乎每個食品大類都能找到兒童食品的蹤影。
在棠下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中,有顧客正在挑選一款“兒童魚丸”。這款魚丸包裝時尚,正面用大字號標注品牌并特別注明“兒童魚丸”。“這款魚丸應當比普通魚丸營養(yǎng)更高,更適合小朋友。雖然貴幾元錢,但我更愿意購買這款?!边@位顧客說,她正是沖著“兒童”這兩個字才購買。
不過,記者查看配料表發(fā)現(xiàn),這袋兒童魚丸并非為純魚肉制作,還含有豬肉成分,配料表中注明:魚糜+豬肉≧55%。記者詢問其中的魚肉含量,銷售人員表示不清楚。
在客村一家超市的調料區(qū),擺放有五六種標有兒童字眼或畫有兒童圖案的醬油。銷售人員向記者推薦了一款兒童有機醬油,僅僅160毫升,售價就超過30元。
這些兒童醬油多以“更健康”為宣傳語,但實際上這些兒童醬油的含鹽量并不低。一款煙臺產兒童醬油營養(yǎng)成分表顯示,該產品僅含鈉約500毫克,但仔細查看會發(fā)現(xiàn),該計量方法是以每10毫升計算,如果換算為15毫升,鈉含量則與普通醬油相差無幾。
業(yè)內人士:
噱頭大于實際效果
面對兒童食品的種種亂象,有業(yè)內人士鐘先生向羊城晚報記者報料稱,目前國家并沒有統(tǒng)一的“兒童食品”標準,不少企業(yè)是在打擦邊球。“你可以到相關網站去查詢我國的食品國標,輸入關鍵字‘兒童’,會顯示沒有相關搜索內容。目前,我國食品國標中,只對36個月以下嬰幼兒乳粉等制定了國標。我們通常說的兒童是指36個月以上至12歲以下,這部分國標還是空白?!?
鐘先生解釋說,在沒有兒童食品國標的情況,不少企業(yè)生產兒童食品時執(zhí)行的仍然是普通食品標準,只不過在配料中加多一些所謂對兒童有益的成分,或者減少某些不利于兒童的成分。
鐘先生認為,目前市面上“兒童食品”的噱頭大于實際效果。
專家建議:
盡早建立兒童食品標準
據(jù)了解,早在2015年中消協(xié)就已發(fā)出提示,明確表示在我國除三周歲以下嬰幼兒必需食品有標準外,尚無有關“兒童食品”的概念和相關食品標準。即使明確標注“兒童”字樣或印有兒童形象的食品,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標準進行管理。
不少專家建議,應盡早建立兒童食品標準。以食品添加劑為例,國家在制定標準時,是以60公斤體重的成人標準制定的。而兒童的身體尚未發(fā)育成熟,排解能力差。
不少國家對于兒童食品都給予了高度關注。比如,澳大利亞制訂了《兒童食品指南》,兒童食品如果含有過敏物質雞蛋、花生等,都會做出標明。在日本也有兒童食品,主要以清淡、減少食品添加劑為原則。
食品怎么挑?看配料表更實在
“相比兒童食品,我更看重配料表中的成分以及保質期等?!睒I(yè)內人士鐘先生說。
比如,一款兒童醬油上注明無添加防腐劑,但是保質期長達18個月,那么,消費者還不如購買保質期更短的普通醬油,或者保質期同為18個月的普通醬油。